2022-06-01 农汇新能
——中能传媒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
观点提要:
◆2022年,将从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开发、持续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四方面,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十四五”期间,将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持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乡村清洁能源利用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新突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十四五”期间,为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国家能源局接下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在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面将有哪些思路举措?近日,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
中能传媒:“双碳”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提速。在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面,国家能源局有哪些部署和要求?
李创军:持续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推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基建、新技术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推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有序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监测和披露,形成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
中能传媒:“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惠民利民、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请问“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司如何推进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李创军:农村能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能需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农村可再生能源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以来,我局会同国务院原扶贫办大力实施光伏扶贫,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惠及415万贫困户,成为农村地区搬不走的“绿色银行”“阳光银行”,被评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农村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在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户用光伏为例,我局定点帮扶的通渭县孟河村全村共建成户用分布式光伏102户、总装机1219千瓦,项目年发电量170万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每年不仅能够满足全村用能需求,还可为孟河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12万元。以风电为例,在中东南部地区按每个村安装2~3台3兆瓦风机,以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此外,通过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处理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污等有机废物,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最后,在乡村振兴中全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一是重点利用院落空地、田间地头等地推进风电、光伏分布式发展,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供暖,助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三是持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供电保障水平,筑牢乡村振兴电气化基础,发挥好农村电网的能源枢纽平台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更好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邱燕超